找到相关内容167篇,用时1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正命的社会

    一切也都是苦的。苦的来源就是我们的无明、我们的攀缘执著。了解了苦的现状、苦的来源,他发现我们可以达到止息痛苦的境界,也就是四圣谛的“灭”。同时,他也知道要达到“灭”的境界必须持八正道。  佛陀在菩提树...语言上,同时也要在思想上持守五戒;如果在思想上犯了五戒,就已经是犯戒。谈到八正道,必须知道佛陀所说的这些教法,并不是第一步做完之后才做第二步,第二步做完之后才做第三步,而是要齐头并进,同时持。...

    郑振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2050330.html
  • 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.观心品第十》读后感(二)

     观自心既明,便能究竟解脱,否则便长沦于三界生死之中。故欲求解脱三界生死之缠缚,必须此心地观,而观三界有为之法皆因缘所生,缘生本无自性。能如是观,便能了知诸法毕竟空无自性之义,此所以能观心者便能究竟...之法门,而其教义则正是由大乘相性之法而入于禅宗顿悟之门者。  注 释   唃《(六十)华严经》卷第十,T9.465c~466a。   唋《(八十)华严经》卷第五十四,TI0.288c。   圁印顺导...

    许胜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3550647.html
  • 佛陀的生平与榜样

    食物;然而,并不是因为他认为必须严格的苦行才这样做,而是他觉得确实必须一个人独处,自己将事情弄明白,而不只是盲从别人的做法。他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得到同样的结论,但那不是重点,重点在于:不论一个要学什么,...世俗的财富来过这种美妙的生活而感到沾沾自喜。可是,他心中对妻儿及父母的想念仍然挥之不去,因此难免干扰瑜伽的修习,但却苦于无法控制自己的心;而那些瑜伽士除了告诉他继续苦行之外,其他则一概不谈。  这是...

    创巴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0657467.html
  • 论宗教文化对茶文化的影响

    、饮酒),禁止赌博、淫乱。伊斯兰教每年教历九月每个成年男女不分老少贫富都 必须“斋功”(即封斋)一个月。斋戒期间,每日从天刚破晓至日落时禁饮食、禁房事;但唯有茶 叶例外。因茶叶性温和,能轻身解倦,有...成为适应各种宗教活动、斋戒、仪规的必须品,因而随之产生了相应的宗教茶文化。所 以在中国乃至世界,宗教文化对茶叶的传播与发展以及茶文化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。 (一)佛教文化对茶文化的影响 中国佛教是东汉明帝...

    许本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44558158.html
  • 佛光·山色·文化——峨眉山佛教文化的产生与发展

    轻而易举的,必须得大誓愿、大精进、大智慧,证得菩提觉性,才能得普贤菩萨印证,人大光明藏海。  晋代名僧慧远之弟慧持曾于峨眉说法度众,一生持戒谨严,道风远播,临终为弟子  留言:“经言戒如平地,众善由生...应该形成这样的共识:文化因素特别是佛教文化是形成该区域特性的关键因素,应该把人文因素的开发利用看成实现峨眉发展目标的首要途径,这就必须加强对峨眉山佛教文化的研究,这不仅对开发峨眉山有特殊要的意义,而且...

    张文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11362814.html
  • 研习“杂阿含经”论增上慧学

    智慧·为表示它和一般智慧的不同,所以采用音译。大乘佛教称之为“诸佛之母”。戒定慧三学是学佛者必须持的三种基本学业,它概括了佛教全部教义,也包含了六度、三十七菩提...思、三有漏慧为方便。如不闻、不思,即不能引发修慧,也郎不能得无漏慧。‘杂阿含经’第八四三经曾说四预流支:‘亲近善男子,听正法,内正思惟,法次法向。’这...

    蔡惠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1863707.html
  • 大圆满凡圣根器成就路线图

    路线图,这个图说明了每个人修法次第的不共。  第二,在解决出离心和究竟大愿的前提下,细化了修行的任务,使证悟过程有依有凭。  修行的前提是必须前行,解决出离心,究竟大愿,愿意往生极乐世界和成佛。...无常、诸法无我、诸受是苦。我说的这个修行必须是实实在在的,真出证悟来。这个资粮道,资粮有胜义的、世俗义的,胜义的就是空性、菩提心。俗义的就是事业部,主要是财神法,就是让财神帮助修行人除去世俗的修行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3964182.html
  • 佛教徒——反叛命运的人(三)

    由于光一不爱”,而看到每一个人都产生僧厌心,而误以为是“厌离心一得很好,其实是“嗔恚心”的一种表现。这便是由一极端跳到另一极端,因此必须“不爱不僧”,行于“中道”,才能究竟。我现在听讲的皆是无上...想要跳出去,你必须要有非常特殊超凡的本事,才可能办得到,否则冒然跳车,非死即伤。这就好比你若修行不得“善方便”,妄想一步登天,就会导致走火入魔。你若想令你的“业力之车一停下来或改道,你必须是大修行的人,...

    成观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95264493.html
  • 天如惟则与元代禅宗的净土法门

    法门与之配合,只要确保对佛号之念的“正念”,则念佛灭罪之效即可显发。故惟则要求世人,虽冗事缠身,每日清晨必须十念,“积久功成,亦不虚弃”。比较遵式的行法,惟则的修法更为简易,也更适应广大居士阶层的...旨诠说殆尽。首先,惟则对禅宗人士之净土法门的合法性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说明。针对丛林对延寿四料拣的议论,惟则以为永明延寿主张净土无过,反有功于禅宗。不过延寿“但举其纲,而发明未尽”,故“未能尽遣禅者之疑也...

    吴忠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64864772.html
  • 优婆塞戒经研习之二十七:谈菩萨如何说法度众生

    根者则无以为力;中根的菩萨只能化中、下根众生,上根者则无以为力;上根菩萨则可以化上、中、下三根众生,没有障碍,所以菩萨必须至上根,普化众生。  “善男子!菩萨有二种:一者在家;二者出家。出家菩萨,  ...优婆塞戒经研习之二十七:谈菩萨如何说法度众生  智 铭  菩萨度家生方法很多,而用说法度家生,是菩萨常用的大法。所以菩萨首先要学说法,同时也要学听法,有昕成就以后,才可用以度家生。所以菩萨在...

    智 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1667372.html